2015年1月27日 星期二

台北艋舺有北皮寮街,又稱剝皮寮街

愚公移山】博客(部落格):  
  google/xinyugong.blogspot.com.au
                 
            輯錄新愚公
 
 剝皮寮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區,北臨老松國小,東至昆明街,南面廣州街,西接康定路,為臺北市今日碩果僅存的清代街道之一。在目前可得的艋舺地契資料中,福皮藔街在嘉慶四年便有店屋買賣的紀錄,可以推估剝皮寮聚落的成形當在清代早期,開發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時間。

歷史

「剝皮寮」之名始於戰後(光復後)時期,且「剝皮寮」的地名由來有爭議,其來源有二說,根據《台北市志》:「艋舺有北皮寮街,又稱剝皮寮街,北皮寮後有一詞應是殺牲製革所在,所製成品不外乎皮箱、枕、鼓。」意即剝獸皮而得名。但是據地方耆老所言,剝皮寮乃因清朝時期福州商船運進杉木,在此剝去樹皮而得名。現鄰近康定路、廣州街交會口一帶的路段,則因早期發展為煤炭販售散地而通稱「土炭市」,當時曾是商業交易熱絡的街道,擁有不少精緻洋樓房屋,該街道約成形於1850年代的台灣清治時期,而台灣日治時期(光復前)實行「市區改正」將原本窄小彎曲的道路拓寬、拉直,自台灣清領時期至今,仍保有初期開發的空間特色與都市紋理。除了有歷史背景之外,該街道亦為唐景崧力主台灣民主國,1895年(清光緒21年,永清元年)5月27日發起台灣仕紳遊行的起點。

現況

因為該長約數百公尺的街道從日治時代後期乃至於1945年(昭和20年;民國34年)10月25日之後,都列為老松國小的校地預定地且不能增建改建,因此混合著閩南式及西洋巴洛克式的獨特建築意外被完整保留。2003年(民國92年)8月,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成立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對於剝皮寮古蹟保存再利用。2004年(民國93年),該街東段部分整修成歷史街道區;緊鄰該國小的西段部分,則於2009年(民國98年)初完成修復。

電影場景

電影《艋舺》取景的「剝皮寮」老街位於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173巷。由於電影賣座,許多影迷,尤以青少年來此朝聖,遊客暴增成為台北市最熱門的景點之一

名稱演變

(由早至今排列)

  • 福皮寮街
  • 北皮寮街
  • 剝皮寮街
  • 剝皮寮老街
 
有用
蕉儿君
剥皮寮老街。感觉名字很奇怪,不过值得一逛,很有广州骑楼的feel。
2014-11-01 16:07:32
此条点评来自游记《台湾小时光(台北-花莲-垦丁 8天7夜)》
有用
诺诺cy
改道去剥皮寮(拍艋舺的地方),恩没有什么特别好玩的就是很适合拍照。很历史遗留的味道。老房子的门都是关着,既然没有拿来变成商业街,好吃惊。
2014-10-30 21:00:15
此条点评来自游记《Hello 台湾--时光不常在,撒野趁现在》
有用

这个老街保存的很不错,而且我们去的时候没什么人。街区里有很多红砖墙啊,不栅栏啊,还有旧旧的木门和破破的房子,挺文艺的。
2014-10-28 22:13:45
此条点评来自游记《国庆七天,一页台湾(2)》
有用
臧圈圈
拍《艋胛》的地方,是一条老街,保存的挺好,还是挺有小感觉的,适合文艺青年在这里摆pose拍照。
有用
兔子妈
是我喜欢的风格啊不要门票人也很少,很适合拍人像,于是拿着脚架拍了好久
有用
Victor小白
整体感觉很像老厦门的大同路、厦门港的感觉。在这里随处可见的更多是中年人和老年人在混迹,很容易让人想起台湾的“黑帮文化”还有浓浓的“台客风情” ps.也是在这里,居然撞上了警察在追赶someone,真的是超级应景! 整条剥皮寮老街并不长,因为刚好在9点开门时间进来,所以几乎就没有别的游客。 建议:其实如果对老台北的文化不感冒的话,来这里多少会有点无聊,这里不是一个有趣的景点,所以大家如果只是来这里闲逛打打酱油其实就可以了,不是特别推荐!
有用
方即正
龙山寺出门左转,就是剥皮寮老街。因为《艋舺》的播出,给这里带来了更高的知名度。街道只有几百米长,现在已经没有人居住,经过政府组织的整修,已经成为各种文化活动的场所。
2014-09-05 23:02:08
此条点评来自游记《台湾·十日·印象》
有用
noel2000
剥皮寮老街,台北乡土教育中心也坐落在这里,是个很值得一逛的所在。
有用
东湖人
剥皮寮老街,建议不用去,现在还是空的,而且民居这个东西,没人就没生气。
有用
小狗鼻子
老街之所以老,一部分原因是不是因为街上都是老年人.
2014-08-20 11:11:06
此条点评来自游记《最后一个暑假的行走--小丸子台湾8日》
有用
小鱼公主
走到【剥皮寮历史街区】。暑假这里有台北儿童艺术节,带小朋友来这里逛逛也是不错的选择。
2014-08-06 14:06:57
此条点评来自游记《带着婴儿去旅行:小鱼游台北》
有用
王小猫
离龙山寺不远,有个很有名的地儿——剥皮寮。 “一府二鹿三艋舺”。台南、鹿港、艋舺,是清代台湾南、中、北三大繁华城镇。艋舺就是今天台北的万华区,万华区上有一条名字怪怪的街道叫剥皮寮。它位於老 松国小校园南侧,今万华区广州街,康定路及昆明街所包围之街廓。近些年因为一部名为《艋舺》的台湾电影,剥皮寮声名日隆,游人如织。 剥皮寮街道不长,仅三四百米,宽约3米,蜿蜒两侧的多是一二层高的砖木结构房屋,红砖映衬黑瓦和深褐的木门、木窗,闽南式骑廊,显得古意盎然。 不过我来得太早了,剥皮寮老街里面还未开门……所以只好隔着铁门看看啦~~ 老街的地上印有地图,记录了昔日的繁华。 馆、表店、私塾、米铺、浴室、理发店、日式旅馆……来这里拍摄复古写真真是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看过《艋胛》这部片子的同学,一定不能错过这里哦!
有用
何葉葉_Yolanda
剥皮寮,是台湾台北市的一个老街区地名,因为一部名为《艋舺》的台湾电影,剥皮寮声名日隆,游人如织。
有用
kiwi_y
剥皮寥老街,跟着小学生一起听了一段导览,还参观了老台北,剥皮廖的儿童版展览,其实我也受益匪浅呢,还了解了一些建筑学知识和科举制度常识,什么考过童试当秀才,考过乡试当举人,考过会试的当贡士,考过殿试的就当状元榜眼探花什么的。
2014-07-14 16:08:11
此条点评来自游记《看见台湾-十日旅行小随笔》
有用
鱼头朵儿
剥皮寮老街街道不长,红砖样的骑楼被政府保护起来,所有房子都空的,偶尔提供给一些艺术展览做场地。
2014-06-24 23:47:37
此条点评来自游记《海峡思乡两岸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