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2日 星期四

攝影,當下瞬間的挑戰;寫作,咀嚼記憶的品味

字體
天下網站會員專屬服務區|IE無法下載PDF檔請更新

攝影,當下瞬間的挑戰;寫作,咀嚼記憶的品味



2014-06-04 天下雜誌出版 作者:許培鴻
 

攝影,當下瞬間的挑戰;寫作,咀嚼記憶的品味 圖片來源:許培鴻 旅行,是我發掘這個世界美的方式,經常伴隨著我的生活。旅途中總是充滿期待與想像,一種探險的精神但不冒險,迎接目的地的到來。

本文出自天下雜誌出版《世界的微笑 - 純真與感動的瞬間 》,更多內容>>
攝影,當下瞬間的挑戰。
寫作,咀嚼記憶的品味。

攝影是「思考Thinking」的過程紀錄,影像是「思想Thoughts」的過程結晶。
旅行的路途上,我總是在觀察,在思索,一眨眼,世界便換了一個幕。
每一幕都是精彩,它穿梭在兩種思考邏輯中進行著:一個是簡單的欣賞它,另一種則是專注地觀察它。當進入觀察的階段,看見的不是人事物的外貌,而是在行為當下,所散發的人性與精神。
這世界有太多虛幻,美麗的影像太多合成,假假真真令人莫辨,濫用了人們的感動。於是,我想尋找一種稀有的、令人悸動的力量。當時,我雖不確知它們在哪,但我願意等待,等待這些感人的元素成為作品,分享我心目中真實的美麗世界。
旅行亦流浪,靜思如自省
旅 行,是我發掘這個世界美的方式,經常伴隨著我的生活。旅途中總是充滿期待與想像,一種探險的精神但不冒險,迎接目的地的到來。在長途的飛行與搭車中,往往 會有無盡的冥想,藉此也梳理腦海裡的靈感與思緒。有時,車窗外的風景猶如一幅印象般的油畫快速滑動而去,一幕幕伴隨著旅程直到一個新城市。踏下車站的第一 步,心情忐忑又欣喜,第一眼吸引我的,常常是當地的居民,正在生活中的人們。
走累了,偶爾在經過的教堂或寺廟短暫休憩,欣賞建築內的繪畫、雕刻等藝術品。宗教藝術總是闡述著生命歷程,它的美令人感動與讚嘆,陽光的射入有如神來之筆,成了這空間的靈魂,宛如與人們進行著對話。我被這個氣氛觸動,心也靜了下來,好一個潔淨的心靈寄托。
生 活在偏鄉的孩子們,雖然沒有3C的科技產品伴隨他們成長,但是我所感受到的是,他們的生活很單純,整個世界只有天與地,精神上是快樂的,因為「知足」。我 們常說知足,才會常樂,但是它卻快成了都會中的奢侈品。作品中表達的,是歌頌,但也是警示:警示著一種即將逝去的社會核心價值。一個美麗代表著另一個醜惡 的存在。我喜歡拍美麗的事物,並不代表這世界是絕對的美麗,或許她是也或許曾經是。
旅途中與兒童們的相遇,我必需蹲下高大的身軀,將掛在臉 上的面具卸下,與他們真心相處。我一點一滴的,拍下所感受的一切,二十多年來,作品一張一張的累積下來,每一張作品都是珍貴,因為我看見了故事。不知孩子 們的畫面何時悄悄地吸引我的鏡頭,這無關乎貧窮與富貴,而是來自兒童世界的「真」與自己內心的「誠」。
在蹲下的時刻,也帶領我進入反璞歸真、生命歸零的美好體驗。此後,我經常用一個「歸零」的心情來欣賞這個世界,取鏡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顰一笑。最後,用作品來檢視自己看見的世界,也檢視著我自己。



  •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