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8日 星期六

綠色和平組織吁澳跟隨歐盟 實行海鮮標籤法

愚公移山】博客(部落格):  
  google/xinyugong.blogspot.com.au
                 
            輯錄/新愚公


綠色和平組織吁澳跟隨歐盟 實行海鮮標籤法

(大紀元記者張妮澳洲悉尼編譯報導)澳洲綠色和平組織開展一項活動,呼籲澳洲跟隨歐盟的腳步,對餐館實行更嚴格的海鮮標籤法規,標示海鮮來源國以及捕撈方式等信息,利用人們的環保意識幫助維護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據澳洲廣播公司報導,澳洲綠色和平組織主席里特(David Ritter)說,歐盟實施的標籤法規揭示的信息更多,他們的實施證實了這可以做得到,也是澳洲所需。
關於此法規實施的深度澳洲各界意見很多。一些海鮮業主希望僅標明來源國即可,另一些表示標示魚的種類就可以澄清消費者的所有疑惑。
澳洲海鮮進口協會的彼得斯(Harry Peters)覺得那種標籤法規沒有必要。他說:「我想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為甚麼僅對海鮮實施?為甚麼不是罐裝西紅柿?蔬菜?或中國進口的雪豆?這僅僅是貿易保護主義的立法罷了。」
昆省的澳洲沃克爾海鮮公司(Walker Seafoods Australia)的沃克爾(Pavo Walker)說,澳洲政府花了高額管理成本控制澳洲漁業,確保捕撈方式環保、使魚類可持續發展。這使得澳洲漁業很難與沒有這些監管機制國家的漁業競爭。
沃克爾說:「購買未加工產品(海鮮)時客戶能得到所有想要的信息,但購買煮熟的產品或從餐館食用時,卻得到很少甚至完全沒有信息。」
沃克爾還揭示了澳洲市場具有諷刺意味的現象。澳洲把海鮮大量出口給非常關注可持續發展的市場,比如瑞士,但同時卻從低級市場進口大量劣質的、以過度手段捕撈的海鮮產品。
北部行政區2008年11月實施了一套法規,要求所有商家必須對進口的海鮮予以標示。北部行政區海鮮理事會在遞交給參議院的報告中說,法規剛實施時,當消費者得知他們購買的澳洲常見的魚類——盲鰽,原來竟不是本地魚、都是進口產品時,感到非常震驚。
北部行政區的報告顯示,他們的法規實施以來獲得大眾的支持。「改善的標籤法得到了大眾的支持,很多餐館已根據消費者要求改而使用本地產品。」
責任編輯:堯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