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

從小提琴手到律師 墨爾本華人女孩放飛夢想

愚公移山】博客(部落格): 
 google/xinyugong.blogspot.com.au
               輯錄/新愚公


從小提琴手到律師 墨爾本華人女孩放飛夢想 

 


10月14日,張馨予在維省高等法院參加入行慶祝典禮,她的名字將被記錄在高等法院的律師名冊上。她手中拿著律師執業資格證書。(受訪者本人提供)
【大紀元2014年10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張茹墨爾本採訪報導)澳洲是放飛夢想的天堂,每個人都有機會讓夢想成真。 澳洲人平均每7年轉換一次職業。敢於追夢的人不怕改變既定的生活模式,他們勇敢的將過去的成功歸零,重新迎接新的挑戰。下面就是一位墨爾本華裔女孩追求夢 想的故事。
張馨予80年代出生於中國無錫,江南女孩清秀靈氣,馨予的眼神中透露著一股清新的感覺。她是家裏的寶貝,父母對她悉心培養,馨予從6歲起就拉起了小提琴。
「每個教我的老師都說,這個孩子很聰明,很有天賦,一定要繼續學。這一學就就學了20多年。」
從南京藝術學院附屬中學畢業後, 馨予2001年來到紐西蘭,在惠靈頓的維多利亞大學進行深造。畢業後去了北島三大樂團之一、惠靈頓交響樂團(Orchestra Wellington)拉琴,成為一名專業小提琴手。
「我們大部份是演奏古典曲子,比如貝多芬,柴可夫斯基的名篇,有時還為歌劇和芭蕾舞演奏。」馨予跟隨交響樂團馬不停蹄的在紐西蘭各地演奏,有時要開車幾個小時去周邊的小城市,有時還要去國外演出。
作為專業小提琴手,整天沉浸在扣人心弦的音樂篇章中,是令人艷羨的生活,但馨予卻覺得缺乏挑戰性。她說:「如果你拉了十幾年、二十幾年琴,拉琴就變成了你生活的一部份,每天都練琴,做同樣的事情,週而復始,無限循環.....我就在想,除了這件事之外,我還能做甚麼?」
200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馨予在紐西蘭被選中做陪審團成員,這兩三天的經歷給她生活帶來轉機。「當時我也不是特別想繼續拉琴,想要轉行,但是又不知道轉甚麼行,做陪審團成員的時候,我覺得這個法律蠻有意思的。」
從提琴手到法律系學生
2010年,馨予與先生來到墨爾本,她準備報考墨爾本大學法學院。在墨爾本就讀法學院首先要通過法學院入學考試LSAT,學校將根據這個成績對考生進行評估。
「我2010年7月底來到墨爾本,當時查看墨爾本大學的網站,網上說招生已經結束了,我以為沒希望了。後來無意中又在網上看到說開始招生了。當時我很開心。覺得天啊,太好了,又有希望了。」
馨予馬上買了LSAT的教材,投入到考試的準備中去。
LSAT測試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推論能力以及批判性思考和分析評估能力,考生要想取得好成績,一般要準備3-6個月。但馨予只有不到3個月的時間,時間緊,任務重。
在壓力面前,馨予沒有退縮,她給自己制定了嚴格的學習目標。

「我花一個月時間看了4本書,又花了一個月做過去的考試題。看哪些地方錯了,為甚麼會錯,每天嚴格按照進度完成自己的學習計劃。」
「考試那天,我心裏還是有點七上八下,不知自己能不能考好。」
答案最終揭曉,馨予如願以償的成為墨爾本大學法學院的一名學生。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音樂與律師是截然不同的行業,在馨予從小提琴家向律師的轉型中,她需要克服很多困難,首先要過的就是語言關。
「在大學正式開學前有一個星期的入門介紹,我們每天要去學校讀法官的判決書。我讀的第一個案例有很多單詞都不認識,基本上是每兩分鐘要查一下字典,有時即使沒有甚麼生字,但法官的書寫方式我讀起來就像看天書一樣,不知道法官到底要說甚麼。」
還有一次馨予讀一篇上個世紀初寫的法學理論的文章,其中有一句話有7,8行,最後她實在讀不下去了,就數這句話裡有幾個「which」(註:英語語法中定語從句的標誌),結果發現有7個。
「在墨爾本大學競爭力很強,我們那屆像我這種從中國大陸出來學法律的只有3個人,其他都是澳洲人或是從小在澳洲長大的華人,有些中國學生過不了語言關就放棄了。」馨予為他們覺得惋惜。
馨予在法學院學習時,距離上一次音樂學位畢業已經4、5年了,她需要重新適應學生生活,第一學期的考試成績不太理想。
她 說:「我當時感覺蠻沮喪的,一直在找自己的原因,為甚麼沒考好,到底哪裏出了問題,如何解決。」但這種沮喪的情緒很快就被積極的努力取代了。「我是個喜歡 挑戰的人,我慢慢開始適應,我看到自己的成績在一點點提高,自己也感覺收穫很大。我給自己訂立了新目標,這學期每門功課要達到多少分,並一直激勵自己要堅 持下去,不能放棄。」
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馨予總會鼓勵自己,「我也沒有那麼差,我能坐在這個課堂裡,和那些母語是英語的澳洲學生一起學習。3年過去了,我還在這裏堅持著,我應該是很棒的。」
如願以償
不懈的耕耘結出了碩果,張馨予終於在2013年12月獲得法律學位文憑。
在馨予去律師事務所面試時,幾乎每個面試官都在問她一個問題,為甚麼會從音樂轉行到法律,這兩個行業如此不同。
馨予認為,拉琴的經歷對做律師還是有幫助的,「律師工作時需要很專註。從小學音樂的孩子注意力也比較集中,性格開朗自信。我們平時練琴,每天至少要練3、4個小時,為音樂會準備時,每天練7、8個小時都很正常。」
另外,律師要能看準問題,很快抓住客戶的問題所在,學琴對這個也蠻有幫助。「一篇很長的協奏曲,不可能每一段都練得很好,很多時候拉不好是因為技術達不到要求,找準癥結所在才知道如何改進。」
雖然沒有做專業小提琴手了,但馨予也沒有放棄小提琴。她加入了專門由法律界人士組成的墨爾本律師交響樂團(Melbourne Lawyers'Orchestra),偶爾還會去聽墨爾本交響樂團(MSO)的音樂會。
最近,馨予被一家大中型的法律事務所錄用。追夢女孩的夢想實現了,祝福她成為人人稱讚的好律師。
責任編輯:凌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