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博客(部落格):
xinyugong.blogspot.com.au
(旧文回放)
《反思》
---情人、元宵節中的“末日”
文/新愚公
每逢情人節, 總是有人歡喜,有人愁。正是:朱門走肉臭,路有餓極鬼。愚公從來不錦上添花湊熱鬧,故傾向送炭解愁一邊。正如,荷塘邊,月色裡的朱自清那名歎:“熱鬧是它們的” 一樣。
上網一查,才知某些地區,竟會立法強禁情人節。 這G+真是神地無邊,超時空。仿似那“阿房宮”:“一天之內,四季各異,氣候不齊”, 這邊“春塘”,那邊“秋葉”, 各有各感受隨想 。 再說那感情是:順著積緣來,隨感覺走的,又不是流行性感冒、傳染病,往人堆熱鬧裡鑽,說有就可以有的。硬要限時限地凑,多會是解不開的少年疙瘩的煩惱,不成“末日”絕愁才怪呢?
但用反思去想同個問題,結果往往就不同了。例如,朱門走肉臭,路有餓極鬼;末日。後宮三千行屍走肉, 多有至死末謀龍顏者 。“末日”到了,沒有明天;餓極了隨時成鬼,隨時是末路窮途。倒反過來就成了:臭肉走門朱,鬼極餓有路;日末。“日末”結束了,仍有明天,這就不再是絕境了。思考的角度不同,結果就差别很大。就象很多年前,初讀龍應台的《百年思索》中的散文、影評。總會在很多,不同的角度切入,展開論述,總有意想不到的驚喜.仿似看楊六郎耍楊家槍,那一槍刺出數尖,虛虛實實;總會在對方,最意想不到處突進,很是精彩。
記得有位香港藝人的簽名,是反著寫的。你必須從紙的背面,對著燈反著看,字才是正的。還有最近在綱上看到有歌手的一款圖文並茂的簽名,不單純只是文字了,更絕,你必須聯想著看,這就已經是“白楊樹的湖中倒影”般的藝術作品。可見反思對思維的爆發力的影響意義。
·
元宵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是祭月、賞月的日子,也象徵著春天的到來,這是傳統新春定義的最後一天。
马来西亚当局说,已有约100人因与过情人节有关的罪过而被逮捕。
·
·
3月14日,白色情人節(英語:White Day;日語:ホワイトデー):男性则在一个月后的這天回礼表衷肠,這是日本商人於1977年炒作的結果。《讀賣新聞》解释:「禮物指定是白巧克力,原因是避免吝嗇的男子把女友送贈的巧克力收藏起來,然後又將其原封不動地作為回禮。」
·
马来西亚当局说,已有约100人因与过情人节有关的罪过而被逮捕。
有关官员星期二说,其中多数人是在当局对公园和廉价旅馆的突击查抄行动中逮捕的。所有被捕者都是穆斯林,他们按照一部禁止穆斯林婚前男女独处的法律而受到指控。
马来西亚的伊斯兰官员自2005年起就在执行一部禁止庆祝情人节的法令,理由是情人节可能会引发婚前性行为等所谓“邪恶活动”。当局今年展开公关宣传,标题是“小心情人节陷阱”。
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等严格的穆斯林国家也禁止情人节。但是在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印度尼西亚,伊斯兰领导人说,人们可以选择自由庆祝情人节。
·
原題:Saudi Arabia’s religious police out in force
in run-up to Valentine’s Day
·
沙特飛行員編制的空中心形,但此舉在西方情人節當天是被嚴令禁止的。
·
國際線上專稿:據英國《泰晤士報》12日報道,西方情人節臨近,沙烏地阿拉伯的宗教警察開始執行命令,從貨架上撤下任何一個被認為是和情人節有關的商品,宗教警察目前走街串巷,在商店門前和當地報紙發出廣告,提醒商家不準販賣情人節商品。據沙特法律規定,沙特禁止慶祝西方情人節,屆時任何有關情人節的浪漫商品都必須“暫時下架”,否則將被沒收並受到懲罰。
·
沙烏地阿拉伯信奉伊斯蘭教,而西方情人節被認為是一個帶有濃重基督教色彩的節日,因此慶祝情人節是不被允許的。在利雅得,西方形式的約會方式也是不被社會所接受的。一些虔誠的穆斯林則認為,慶祝情人節是西方國家用來腐蝕年輕人的“文化侵略”,因此必須被政府禁止。可是在其他阿拉伯國家,比如埃及和敘利亞,人們則可以公開地慶祝情人節,各類情人節商品與裝飾隨處可見,即便是在非常保守的阿聯酋迪拜,購買裝飾情人節商品也是不需要有顧忌的。
·
不過據稱,沙特人為了避免違法,早在數周前就做好了準備,將情人節商品買到手了。(李冉)
·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情人节:Money Holiday太商业化
·
中新网成都2月13日电(刘贤)前前后后在中国已经生活了3年的Danielle Laing觉得情人节(2月14日)在这个东方国度越来越流行,但她却更想过中国传统的七夕节(中国情人节)。
就职于中国西南英国商会的Danielle今年25岁,是加拿大人,最近几年辗转于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三国之间。“我在电视、网络上看到中国人过情人节的方式跟我们差不多都是一样的”,她例数情人节“符号”:玫瑰花、巧克力、浪漫的晚餐……
·
2009年Danielle在杭州与现在的未婚夫Chris Francis相识。尽管她十分期待未婚夫在即将到来的情人节给她惊喜,但仍称情人节为“Money Holiday”。中国人写情书、叠千纸鹤、煮一顿爱心晚餐等“用心”过情人节的方式引起Danielle的共鸣。她说,在加拿大的许多朋友不过情人节,因为觉得“应该每天都向爱人表达自己的爱意”,为幸福努力,而不是在一年的某一天花许多钱,买昂贵的巧克力、花来表达爱意。
·
尽管小学时就会亲手做卡片并在情人节赠与好朋友,Danielle却不知道情人节的来历。听记者说起牛郎织女的传说和中国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后,Danielle很感兴趣,并表示如果要在情人节与七夕节之间选择,她宁愿过七夕节。
·
“情人节越来越商业化了”,Danielle说,“今年我一定要过七夕节。这更有意义。传统的才是最好的。”
·
来自英国的单身小伙子迈克也不知道情人节的来历,却听说过七夕节的美丽故事。他说,英国也有人不看重情人节。不过在情人节与七夕节之间选择的话,迈克表示更愿意过情人节,“因为这是我们的传统”。
·
分享到:1
新華新聞
情人節也有另類聲音 "反情人節"成為另一個新時尚
法、意:出現“反情人節”
法國、意大利等西方國家將單身節稱之為“單身者留意日”,日期有採用與2月14日情人節同一日,或之前、之後的一日,又被稱為“反情人節”,類似于“光棍節”。一些沒有男朋友、女朋友的單身人士在一起大談單身的好處,戀愛之中的麻煩等等。眾多商家也看好這一市場,紛紛進軍沒有情人的“反情人節”。
意:2月15日單身節
為擺脫情人節慶祝活動的陰影,意大利的單身們將2月15日稱之為“單身節”,慶祝單身生活,要求提高單身的地位,讓社會關注單身面臨的歧視問題和偏見,比如低收入住房和垃圾稅等問題。在這一天,單身協會還將選出一名“年度單身人士”。
日本:“去死去死團”活躍
在日本,為了對抗這個充滿商業味道的節日,為了反對模式化的對白和劇情,為了鄙視“愛情”裹挾著大堆色彩斑斕的附加物,單身青年們組成“戰隊”,高喊著“情侶去死”的口號、朝街頭的情侶們投去“標槍”一般的蔑視目光。他們被稱為“情侶去死去死團”。他們的宗旨在于反對帶有濃烈金錢味道的情侶約會方式和為炫耀故作親密的行為,現在已經從日本火到了中國臺灣、中國香港。
每逢情人節,就是“情侶去死去死團”的“聖戰日”。加入了去死團的青年們就會身著“死死團服”,在情侶聚集較多的地段高唱如“我們帶著無數怨念集結在這裏,看那情侶抱頭鼠竄,心情多麼舒坦”這樣的歌。還有些人則身穿團服在情侶聚集地招搖過市以示鄙視。
另外,去死團的團員還會在網絡上大肆散播“整蠱攻略”,號召單身青年們積極投入戰鬥,給過情人節的情侶們添堵,並拆散一對是一對。這些手段包括:去電影院專買單號票把情侶都分開;打電話把酒店大床房都訂完,讓情侶們在雪裏挨凍;上街見情侶就打男的一巴掌,大聲吼:“你別告訴我,這又是你妹妹!”……
促反思節日意義
其實,“情侶去死去死團”並不是反對愛情,他們也打擊虛假愛情,憎恨用情不專,憎恨愛作秀的情侶。他們的質疑也正反映了對于情人節實質和意義的思考,例如“難道愛情在節日裏就非要變本加厲地表現嗎?”“現在的情侶都學不會內斂的感情嗎?”等等。(文/陳周)
调查:台湾上班族最讨厌节日 情人节登榜首
·
正文
2013年02月05日14: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手机客户端
·
打印
·
字号
·
保存到博客
原标题 [调查:台湾上班族最讨厌节日 情人节登榜首]
中新网2月5日电 据台湾“今日新闻网”报道,西洋情人节即将来到,求职网进行“办公室恋情及情人节调查”发现,在目前全台上班族的感情状态中,有情人相伴的比率约5成5,4成5的上班族单身;较出乎意料的结果是,情人节以近3成(28%)的占比,登上最讨厌的节日第一名,端午节以24.3%居第二;农历年则以18.2%居第三;第四名是圣诞节,占12.4%。
调查指出,情人节(2/14)对单身族来说,不仅成为压力,也显得更加孤单,在情人节当天,单身的上班族有将近4成(39.1%)的人在家看电视度过,近两成(18.7%)上网聊天,有1成4(14.8%)的人,不畏满街闪光,勇气十足出门看电影,近1成(9.7%)的上班族选择留在公司加班;另外有 5.4%的人,会在情人节当天积极参加联谊,希望能改变自己的感情状态。
情侣们在情人节当天,庆祝方式以吃浪漫大餐最多(37.1%),不过有近3成(27%)的情侣,在情人节当天不会特别庆祝情人节,且这个比率远比第三名的旅游(占比11.5%)高出1倍以上。
在情人节当天庆祝的开销上,可以说是小资男女当道,选择1000元(新台币,下同)以内的上班族最多占33.1%,情人节当天的花费上班族的平均花费是2473元,大手笔花费上万元以上庆祝情人节的,占比只有2.5%。
调查指出,情人节(2/14)对单身族来说,不仅成为压力,也显得更加孤单,在情人节当天,单身的上班族有将近4成(39.1%)的人在家看电视度过,近两成(18.7%)上网聊天,有1成4(14.8%)的人,不畏满街闪光,勇气十足出门看电影,近1成(9.7%)的上班族选择留在公司加班;另外有 5.4%的人,会在情人节当天积极参加联谊,希望能改变自己的感情状态。
情侣们在情人节当天,庆祝方式以吃浪漫大餐最多(37.1%),不过有近3成(27%)的情侣,在情人节当天不会特别庆祝情人节,且这个比率远比第三名的旅游(占比11.5%)高出1倍以上。
在情人节当天庆祝的开销上,可以说是小资男女当道,选择1000元(新台币,下同)以内的上班族最多占33.1%,情人节当天的花费上班族的平均花费是2473元,大手笔花费上万元以上庆祝情人节的,占比只有2.5%。
(责任编辑:UN628)
·
分享:
·
戀愛大過天 情人節法令難禁
|
■中東少女們對法令極度不滿。
情人節這個從西方傳播到全球的節日,究竟背後又有甚麼神秘威力呢?
按照伊朗回教法例,男女在結婚之前不允許公開交往。法例一出,引來市民極大回響,當地傳媒紛紛報道。
發出情人節禁令
伊朗印刷業主聯盟表示,政府已經發出指令,禁制業界人士印刷及生產任何和情人節相關的產物,當中包括產品宣傳海報、小冊子、廣告,甚至標明「以心形、紅玫瑰標誌的包裝盒」。當局表示,這禁令並非說笑,執法機關將對忽略有關禁令的人採取法律行動。印刷業主聯盟機構主席阿里.蘇克汗表示,不明白為何慶祝外國節日會被視為協助傳播西方文化。伊朗有著古老的歷史文明,其實國民也好應該擁有表達善意、友情及愛情的自由。
美國《時代》雜誌調查指,目前伊朗30歲以下的青年人數佔全國家總人口70%,而西方情人節是他們最熱愛、最瘋狂的節日。據說,當地傳統保守人士一直對情人節抱有微言,覺得會讓伊朗新一代一味追逐西方文化,而把本土文化置之不理。但由於情人節為當地人士帶來極大商機,政府才一直仍保留一定自由空間,容許商店櫥窗以毛公仔、心形朱古力及紅氣球等佈置。
一些熱愛民族、但又支持慶祝情人節的人士,一度主張以伊朗傳統節日「麥赫爾幹節」替代情人節。可是,此節日原意非單純高舉愛情,而是鼓勵國民建立友情、互助互愛。精明醒目的新一代,卻不容易「上當」。當地傳媒相信,今次政府決定出動「法律攻勢」,相信國內西方文化傳播已達至相當「嚴重」的程度,擔心年輕人對西方文化侵略毫不了解。伊斯蘭教地區,對西方文化一直十分顧忌。沙特阿拉伯早已嚴禁商戶在情人節前後售賣紅色禮品,一旦發現便即時充公,更曾有商戶因非法販賣情人節產品而被拘捕,甚至有說有在情人節穿紅色衣服的婦女被捕。
近年,沙特宗教局發布了一項新法令,規定「在伊斯蘭教中,只有兩個節日(齋戒最後一天和回教新年)。任何其他的節日,都是別人的節日」。當局呼籲教徒「避免」接觸情人節。伊斯蘭地區對西方節日一直有著「共識」。巴基斯坦最近一次伊斯蘭大會黨晚會便有激進者指,西方人「僅僅滿足於完成和滿足自己的慾望」,勸諫教徒不要學效。在馬來西亞更有法學家解釋情人節明顯「與宗教教訓不符」。
其實,不只是伊斯蘭信徒對情人節有「抗拒」。在印度,亦有印度教組織領袖曾經批評,情人節是西方人為商業目的,吸引年輕人衝擊印度文化的手法,有激進人士甚至把情人節卡片和禮物燒毀。除了宗教理由,原來也有很多商業理由令人抗拒情人節。有市民表示,很多餐廳每逢情人節便把餐飲的價格提高。很多地方都被訂下舉辦舞會,房租大大提高。此外,商店廣告、鮮花、朱古力及大部分禮物的價錢,都被推到天一樣高。有調查表示,甚至電訊公司也把長途電話費用調高。
情人節歷史緣由
情人節原稱為聖瓦倫丁節(St. Valentine's Day),是以一名基督教徒的名字來命名的。相傳西方古羅馬青年基督教傳教士瓦倫丁19世紀末冒險傳教時被捕入獄。他的英勇行為感動了老獄吏及他一名雙目失明的女兒,從而獲得他們悉心照顧。面對行刑前,瓦倫丁寫信給失明女示愛。處死當天,失明女在他墓前種植一棵開紅花的杏樹寄託情思。這天就是2月14日。
為紀念他,以後每年的2月14日,男生便仿傚聖瓦倫丁向情人送禮物和鮮花,以示愛意;女生亦會在把月桂樹的葉放在枕頭,希望夢見情人。但又有說,情人節其實是源自古希臘。據說,當時希臘人對農神「潘」(pan)進行崇拜。「潘」的形象是半人半山羊,性情粗野喜怒無常。衪一面吹笛,一面守畜群,很容易便分心。衪和很多女神發生風流韻事,便成為古希臘「情聖」。古羅馬,又有另一套「學說」。據說,情人節是源自愛神邱比特。邱比特拉丁文是cupido,意思是慾望和愛。神話中,他是一個可愛的小男孩,背部長有翅膀,手持弓箭為男女作出「愛情配對」,祂的金箭射入人心会产生爱情,祂的铅箭射入人心会产生憎恶,祂经常无目的地瞎射。。
當情人節宗教意味漸消,送禮行為逐漸便開始標準化和世俗化。男生會贈送紅玫瑰女生則報以心形朱古力作為回禮禮物。後來,商人看準這個全人類的龐大商機,便推出大量慶節禮品,以巨大氛圍迫使男男女女消費。情人節甜品、情人節小熊、情人節卡、情人節晚餐,層出不窮。情人節禮物的「極品」,相信便是鑽石。80年代,美國鑽石商開始把恆久保值的鑽石,解釋作情人節送禮首飾最佳禮品。鮮花、朱古力和鑽石自此便成為「情人節三寶」。
在商人的推波助瀾下,情人節便成為西方世界舉足輕重的節日。隨著全球一體化,情人節很快便滲透到伊斯蘭地區。為了商業利益,商人便把情人節的宗教歷史淡化,以消費主義「包裝出售」。可惜,當地政府還是作出「激烈反應」。這種商業化現象令人用金錢或貴重禮物衡量愛情,令愛情變質。就算沒有宗教立場的道德人士,也批評情人節代表物質主意,令愛情變質。
節日多元創意發展
在日本,極度重視傳統文化。商人為不想錯失這個賺錢機會,聰明的商人便把它本土化,改造成「白色情人節」。在日本,女生會在2月14日送朱古力給男生,男生要在1個月後的「白色情人節」(3月14日)回禮,送贈白色朱古力給女生。
印度方面,情人節並沒把宗教直接帶到當地,反而被本地化成一個「鮮花交易日」。印度盛產鮮花,情人節的送花特點激發了當地的鮮花內需和出口工業。全球對印度鮮花的需求,高達全球4成。中美洲的危地馬拉,市民對「美式」的情人節「照單全收」,但卻把節日在情人的層面,提升至向朋友、同事及重要的人士表達愛心的良機。在非洲西部的加納,當地人並沒有把節日商業化,但把情人節「遊戲化」,人們喜愛在情人節當天收看傳媒有獎遊戲節目。經當地傳媒精心打造,令情人節成為每年一度派發化妝品、廚具、旅遊套餐等大獎的機會。
文化傳播 難以回頭
目前,南亞和中東很多地區都企圖用法例規範及阻止情人節的發展。可是,傳統的枷鎖似乎令年輕國民感受極大不滿。
一名23歲的孟加拉國婦女受訪時指,每年最期待的一天就是情人節。每個少女,都期待男生在半夜來電,說一聲「情人節快樂」。在鋪天蓋地的廣告,以及四通八達的互聯網的吹谷下,大家都把情人節互送禮物當成自己的習俗。他們期望當局能開放情人節,因為大家都沒有任何特別目的,只是想純粹浪漫一番。有年輕的伊朗女孩接受西方傳媒訪問時指,若政府強行鎮壓,只會令他們以強硬路線回應。當地傳媒指,年輕人對宗教、政府和文化漠不關心,只希望藉這節日結識異性。他們認為,這禁令表現出當局不了解百姓的需要。有專家表示,年輕人為了愛情,可以做出很多東西,不惜一切來發泄他們的敵意和仇恨。
英語世界中,情人節的英文名稱「Valentine's Day」,確實和「情人」無關,但其實際意義,卻是有純粹的愛情意義。東南亞的泰國,雖然信奉佛教,但當地政府及人民都很歡迎情人節,因為情人節除了帶來很強的旅遊收入,也是人們成婚的好日子。近年,泰國人流行選擇在情人節結婚,早前便有約1,500多對情侶一同在情人節清晨於曼谷「戀愛區」排隊註冊結婚。而在該國南面的卡拉丹島,當地的人更希望打破世界紀錄,成為最受歡迎的舉行婚禮勝地。泰國對國民「尋偶」的體恤,也很受其他地區的年輕人羡慕。
男女愛慕是人類天生本性。相信,任何法例也禁不了大家的彼此愛慕。
|
教宗本篤十六世曾經批評聖誕節越來越商業化,其實商業化的又何止聖誕節?
台灣最近一項調查顯示,近千五名受訪者中,兩成八人表示,最討厭就是情人節。超過三成半人認為,商家總是在情人節弄很多宣傳策略,令情人節商品化。
好像在日本,女方在2月14日的西洋情人節 ,送朱古力給心儀的男子,男方就在一個月後的白色情人節回禮,這個白色情人節是商家在1977年想出來的,更指定要送白色朱古力,目的是避免那些吝嗇的男子,將女方送的朱古力原封不動送給對方。
情人节过度商业化在中国引起议论(图)
2008-02-15 00:11
情人節北京街頭出售玫瑰花
近年来,情人节这个传统的西方节日已经在中国颇为流行,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之外的又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个节日前夕和当天,为情人送鲜花以及销售表示爱意的各式玫瑰、巧克力和贺卡的花店成了中国各地最忙碌的商家。
北京一家鲜花礼品店的店员对打电话询问情人节行情的中文部记者表示,他们正忙得不可开交:"我们现在比较忙,没有时间讲电话。(记者:老板在吗?)嗯,他现在也在包花呢。(记者:今天的生意量比平常多多少?)比平常高出四五倍吧。"
*改送芹菜和大葱*
在今天的许多中国网站上,情人节的话题占据了显要位置。除了那些鼓动在情人节大力消费慷慨送礼的商业宣传以外,还有一些网站发表了与众不同的信息和评论。
有网友建议不要给不久前受到冰雪灾害地区的情人送鲜花,改为送女友芹菜和大葱,以满足其现实需要。南方都市报报导,深圳一位在银行任职的女士计划跟男友一起过浪漫别致的情人节。据报导,这位女士说他们过节的方式是"告别俗套的西餐,享受地道的风味小吃"。
众多商家则是抓住情人节的赚钱良机,推出各种价格高昂的礼品和餐饮服务,让情人接受为爱情"烧钱"的考验。有些定做的999朵玫瑰要价高达数百元人民币,甚至上千元。在北京和上海等一些大城市,有星级酒店在情人节推出要价高达数千元的烛光晚餐。
*莫让物欲冲淡真情*
中国文明网的一篇评论呼吁人们在过节的时候莫让"物欲"冲淡真情。这个网站刊登的一种观点认为:"金钱不但买不来爱情,还往往是爱情的天敌。"
北京东珍纳兰文化传播中心的创办人李丹表示,中国人过西方节日本来无可厚非,但是现在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高度追求已经成了社会潮流,在择偶、交友方面更加重视金钱所代表的生活保障和物质欲望的满足,很少有人关心情人节所包含的精神层面的东西,也不去了解这个西方节日的来历及其深层意义。
她说:"这就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的悲哀。这也影响到择偶方面。父母和当事人都希望找到一个对自己事业有帮助,也就是对自己的前途有帮助的人,能让自己的生活安逸富足。这个可以说是一个人的需求。但是现在大家把这个需求放在了第一位。"
来源: 美国之音
·
· 單身者留意日(英语:Singles Awareness Day),簡稱SAD,日期有採用與情人節同一日,或之前、之後的一日,主要是讓大家關懷一些沒有情人或單身者。為單身人士提供另類的方式度過情人節,讓沒有伴侶的人不用參與傳統的情人節慶祝活動。一些參與「單身者留意日」的人頗為厭惡情人節,認為它只是個「賀卡節日」(即以消費為主題甚於表達心意的商業化節日),亦有其他厭惡情人節的原因。
·
歷史[编辑]
· 單身者留意日(英语:Singles Awareness Day),簡稱SAD,日期有採用與情人節同一日,或之前、之後的一日,主要是讓大家關懷一些沒有情人或單身者。為單身人士提供另類的方式度過情人節,讓沒有伴侶的人不用參與傳統的情人節慶祝活動。一些參與「單身者留意日」的人頗為厭惡情人節,認為它只是個「賀卡節日」(即以消費為主題甚於表達心意的商業化節日),亦有其他厭惡情人節的原因。
·
在單身者留意日,單身人士會聚會慶祝或憐憫其單身身份,當中有些藉此提醒情侶們留意那些比他們不幸的單身者。在這一天,單身者留意日的奉行者常見的問候語是「單身者留意日快樂!」("Happy SAD!")。
·
這節日是自嘲式幽默的例子。
·
傳說有一個國王的女兒名叫普賽克(賽姬Psyche),長得十分美麗,人們認為她就是美神的化身,而忽略了邱比特的母親維納斯的神廟。維納斯十分生氣,便請了邱比特去對賽姬射下金箭,要讓她愛上世界上最醜陋的人。
· 白色情人節(英語:White Day;日語:ホワイトデー),源於日本,訂於3月14日,為純粹的商業行銷手段產物。在日本,通常欲告白的女方會在情人節(2月14日)的時候送禮給心儀的對象,而收到禮物的一方,則會在3月14日回禮並告訴女方自己的心意。亞洲部份國家,如台灣及韓國的年輕人亦會慶祝這個節日。
·
歷史[编辑]
·
最早誕生於1977年,由日本福岡市博多區的甜點(菓子)製造商「石村萬盛堂」所發起,以鼓吹收到心意的一方應該要回禮給對方,作為促銷糖果的手段,節日最早稱為「糖果贈送日」(日语:キャンデーを贈る日)。自1980年起,因為糖果所使用的砂糖是白色,所以改稱為「白色情人節」。
·
目前關於情人節與白色情人節,到底是男先送禮還是女方先送禮,已不再有定論,重點是這樣的節日讓有情有緣的男女雙方都有一個可以發揮與表達自我心意的時機,相關的商人們,當然也就樂得大發利市了。